[scode type="blue"]黄大荣:荆沙方言例释之三 本文全文转载自荆州记忆(id:jzmemory)公众号[/scode]

序言
方言口语,是一门学问。五四时期,北京大学的教授们对此十分重视。方言学,也得到各地文史部门的关注,搜集整理出版过多种各地方言丛书。我见过的湖北方言著述,就有好几种。我曾对荆沙一带的方言很有兴趣,看过两本专著。但感觉仍有遗珠之憾,且有值得商榷处。乃不揣简陋,也来叨陪末座,凑凑热闹。方言,与地方地缘关系、历史文化、风俗人情都密切相关,还能反映一方水土养一方人,形成的特有的语言智慧、幽默感和地方性格气质。
我想到一件趣事。给我的第一个小说集作序的田中全先生曾对我讲,1950年代,他从兰州大学中文系毕业,分配到长江文艺出版社做小说编辑。从他手上退掉了一部名著《红旗谱》,是梁斌先生的大作。他退稿的理由居然是语言生僻、不规范。殊不知梁先生是刻意为之,用河北方言写作的。田先生引为终生遗憾。众所周知,周立波先生,是运用方言写小说的高手。他在东北生活时期,用当地方言写了《暴风骤雨》;后来回到湖南,又用湖南方言写了长篇小说《山乡巨变》。妙趣横生。《红楼梦》大量使用了方言口语,兼通南北,北京方言与南京方言混用,居然天衣无缝。“摹声口”乃是我国传统小说最基本的创作技巧。方言口语的运用,令人物活灵活现,如在身旁。荆沙与南京,得长江水路之便,原本就有方言的渊源;而清康熙时期,数万满人进驻荆州,又带来了北方方言。荆沙方言的成熟期,应该是在晚清民国。
我自知能力有限,也没有精力对荆沙方言做深入研究了。好在我从父辈、祖辈口里听得太多,至今还能回忆起一些。而到我下辈的口语里,已经消失殆尽了。所以老朽就是还活着的“方言文化”传承人之一。我有义务记录下来。阐述未必准确无误。可斟酌的地方甚多。仅供同好参看。如此而已。
             2023.10.27.
83.告醒
告诉的意思。例如:“这件事你不要告醒人家啊!”人家,即别人。告,读gao第一声。

84.车转身  车过身
立即,马上。车身,转身的意思。例如:“要他不告醒人家的,他车身就对别个说了!”别个,别人。

85.不醒人事  不懂人事
两者有差别。不醒人事,又叫没有开知识,没有开窍。常指小孩子还在懵懂中。后者贬义,指不通人情世故。

86.醒黄
还没有醒悟过来。例如:“说了半天,他还没有醒黄。 
87.车嘚(陀)螺
车,木工用简易车床加工陀螺;拿鞭子抽陀螺,也叫打嘚螺,一种此地常见的游戏。
88.玩哈子   一哈儿
玩一下的意思。
哈子  一哈儿,一会儿,时间很短。
89.滴嘎  滴尕  一滴滴  一滴尕  一尕尕
一点点,意思是很小,很少。滴尕,尕应该是正字。

90.得元宝
旧时过年来客,打荷包蛋招待客人,以示尊敬和图吉利。

91.仄卡卡
空间很狭窄。从下面的逼仄看出,仄,是正字。

92.逼仄
此为普通话的正字。本义是空间极小。

93.使坏  捭人
故意给人使绊子,制造困难。心术不正。例如,“这人心思不好,专门跟人家使坏。”捭人,害人,骗人。读bai。

94.使促狭
见于《红楼梦》。给人穿小鞋,捉弄人。贬义。

95.使到  促起  促奸
怂恿、指使别人。例如,“这事是他使到别个搞的。”

促奸,打小报告,挑事拨非。

96.高头   底下
此地最常用的方位名词。相当于普通话的上面,下面。

97.往后儿
今后。荆沙很少有的儿化音之一。

98.格冷    冰格骨冷
形容冷的程度,冷得很厉害,一种身体感受。
99.泮臭   泮臭害天
泮  读音pan。臭气熏天。害,读音huo。
100.打平伙
几个人一起吃饭,AA制。
101.来会  起会  摇会   得会
此地曾经很流行的一种民间储蓄方式。约几个人十几个人一起参与(一般都是左邻右舍),商量好每个月一人出多少钱攒起来,叫来会、起会。发起人第一个领到大家凑的钱,叫头子。以后每月聚集一次,以掷骰子的办法,决定下一个谁“得会”。也有一次性决定好“得会”的顺序。掷骰子,叫摇会。骰子,此地叫色子。读音sezi。
102.打夹皮
隐藏私房钱,或者买东西的时候,故意把价钱说高些,落一点钱。女性舍不得花钱,男人有时候故意把价钱说低,自己补上,叫倒打夹皮。
103.无章大野
荒唐,荒谬,离谱,不沾边。例如:“尽说些无章大野的话!”
104.苕货   苕头苕脑  蛮苕
苕,傻的意思,蠢货。蛮,很的意思。例如:蛮快,蛮不好,蛮拐,等等。
105.翻跟头   打跟头
跟头,筋斗。   
106.逼到
逼着。到,相当于普通话的时间副词着。例如:“你看他,硬是逼到别人做的!”这里的别人就是说话人自己。
107.搼起    蜷到
把手搼起,叫做捏砣子。身体缩起,叫做蜷起。荆沙人认为,睡觉的姿势,最好是“侧到身子蜷到腿”。
108.砣子
拳头。
109.打砣子   塞砣子   拄砣子
行贿。
110.踢一脚  挝一脚
这是一种特殊用法:指卖家看见熟人,多给了一点。挝,读作zhua。
111.逼债  催魂   追魂
口语中,不是说真的逼债;是说催得紧、追着人做某件事。例如:像逼债的  像催魂的。
112.咧里   诺里   咧   诺
荆沙口语,最常用的指示方位的词汇。这里,这;那里,那。咧读音lie;诺,读音nuo。
113.冤家
见于《红楼梦》。民间文艺中指情人。一般用于夫妻或者父母与子女之间。形容摆脱不了的关系,含有亲昵、嗲的意味。贾母称自己与宝黛是冤家,也称宝黛之间是小冤家。
114.劫数
在劫难逃的意思。有时含有冤家的意思,命中注定、解不开的关系。与冤家不同,带有贬义。
115.野物
野物,指野生动物。读音“业”时,指非正常的某人。
116.派不是
指责他人做的不对,有错。
117.束起  
缩起,卷起。
118.抻抖  抻抻抖抖
平平整整,无折痕。引申为事情做得好,干净。例如,账本做的抻抻抖抖。话说的抻抻抖抖。抖,读音tu。
119.哈菜    瞎哈
这里哈,抓的意思。在一碗菜里挑拣,翻找。瞎哈,相当于普通话说,做事无章法,东一下,西一下。
120.哈拢来   
抓到一起,聚到一堆。
121.撩贱    
撩拨,骚扰的意思。贬义或者中性。挑起某人某事,引起不快。
122.贱人   贱三爷
下贱的人,很放肆的人,有鄙视的意味。
123.充猴  充人
猴,读音hou的阴平声。出风头,装老大,自以为了不起。
124.装大 
拿架子,摆谱,在人前爱理不理的,自傲。  
125.玩人儿
在人前炫富,或者说某个人穿戴讲究,用的东西上档次,在众人面前显得耀眼。
126.贱相
一副贱人模样。
127.捏拢来
指人或者事,有分歧,不和,想法弥合。
128.说和   
说和,促使分歧化解,达成相互妥协。
129.撮合
加把力,从中推动,促成人事成功。
130.打车合
顺着某件事的发展,表示同意和支持。补台而不是拆台。
131.撮白   扯白撂谎
白,指谎言。撮白,还有钻营、诈骗,招摇撞骗的意思。
132.飞天舌簧   飞天涉皇
胆大妄为,胆大包天。肆意妄为。做的是一般人不敢想象的事情。
133.见到和尚喊姐夫
非常胆小谨慎,尽量示弱,尽赶别人好听的话说。
134.走路怕踩死蚂蚁
形容极其胆小,小心翼翼。
135.掷色子
掷骰子。色,荆沙读音se。
136.凌冰  下凌冰   下凌刀子
凌冰,结冰,称结凌冰。形容天气极为严寒。
137.老缩哒筋
形容老人年迈,身子变得瘦弱、矮小。
138.要得生铁打破锅
为了应急,什么都能豁出去。不该做的也做。
139.反穿衣倒靸鞋
形容衣冠不整,异样,颓废状。
140.七拉八扯   七扯八拉
说话主题不集中,无逻辑,杂乱无章。谈不到一起。贬义。
141.扯巴子
此地常见。形容某人言行夸张,行为张扬,屁颠屁颠的。贬义或中性。读che第四声。
142.缺巴子
掉了牙齿的人。偏中性。对换牙的孩子称缺巴子,是戏称。
143.半边街  一只虎
指瞎了一只眼的人。有歧视残疾人之嫌。对于其中的恶人,长称一只虎。
144.犯横  犯浑
与普通话相同。
145.横到走
形容蛮横霸道的人。
146.拃开
张开,叉开。拃,读音zha阴平。
147.掰开
此地掰,读音be第一声。
148.砍树捉八哥
做事完全不得要领,不得法,或者瞎掰,根本做不成。
149.雷打慌了往树上指
胡乱指认事情的责任,找不到原因瞎说一气。
150.栽栽神
声,神。荆沙特有的副词,用在动词+得+声或神。强调动作的声音或神态。仔细分辨,双声叠韵后面,应该有两种读音,即,声或者神。例如,跑得栽栽神,这里就应该是神,而不是声。
151.家家  家公爷爷
家家,读gaga。姥姥,外婆。家公爷爷,家,读ga。指外公,外祖父。
152.家家娘屋里
指关系很远了。例如:“说些家家娘屋里的话!”意思是,扯远了。
153.栽跟头
翻船了,失败了,跌倒爬不起来了。
154.猪  猪气  报气   猪王   苯贼
指愚蠢透顶。又憨又傻又倔,不明事理,不知回头。
2023.10.27.

本文全文转载自荆州记忆公众号
原文链接:https://mp.weixin.qq.com/s/AwmpeE00DMvA2J88HKQiaw